快速导航: 火雀直播官方版下载 | 温度变送器 | 流量计/流量控制器 |

中复神鹰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全球经济下降带来的压力不减,宏观经济复苏乏力,碳纤维行业受产能叠加,需求没有到达预期等影响,行业竞争开始加剧。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行业新形势,中复神鹰在董事会正确领导下,积极求变应变,慢慢地加强企业内生动力,展现了强劲的发展韧性。本年度重点工作如下:

  2023年,公司谋定后动、强化布局,全力提升发展支撑力。现有基地升级向“新”。连云港本部坚持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层次地融合,实现产品能耗再创新低;并以市场应用为驱动,定位高端及小批量多元化产品,实现T800、M40等中高模产品产销量不断的提高,持续保持高的附加价值产品的优点。西宁基地规模成势。神鹰西宁全面投产为碳纤维行业万吨规模建设树立了新标杆。产能的全面释放推动公共系统设施达到最优运行模式,全年产量超16,000吨,通过系列降耗增效措施,单位碳纤维成本下降达20%,充分释放“超级工程”活力,凸显公司规模化优势。上海基地雏形渐显。神鹰上海“碳纤维航空应用研发及制造”项目围绕增韧树脂、预浸料工艺技术提升等开展研究,顺利通过量产线级碳纤维预浸料项目建设,开发的预浸料通过AS9100体系认证。此外,预浸料车间已正式投用,慢慢的变成为碳纤维应用高地。新基地全面启动。神鹰连云港“三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建设项目”首次采用4.0版本碳纤维产业化技术进行设计,2023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目前聚合车间均已封顶,关键设备进入采购招投标阶段,致力于打造碳纤维产业高端化、绿色化发展的标杆。

  公司紧跟下游市场需求,着力产品性能、质量不断精益求精,增强企业未来的发展后劲。实施差异化产品战略。针对下游领域对碳纤维品种需求的分化,强化研发技术力量打破传统产品解决方案,创新性推出高延伸率兼具低成本的差异化产品,快速开辟新赛道。加速产品迭代。通过工艺优化升级产品性能,实现产品强度与模量双提升,提升客户价值感知,增强公司市场调适能力。奠定品质保障。紧盯工艺管控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夯实产品质量管理基础,实现对碳纤维生产全流程的有效质量管控。并依托企业CNAS实验室,高标准开展产品全过程检测,保障产品检验测试质量的持续提升。2023年获评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为有效应对下业变化带来的多重挑战,公司积极调整市场之间的竞争策略。转变市场打法。实施客户分层精细化管理及阶梯式定价,实现用户多极化需求;优化组织架构、创新经销模式,持续下沉传统存量市场,通过战略合作、产品多元化销售等措施加强核心客户粘性,巩固并提升氢能、光伏等优势领域份额。同时,开发48K大丝束产品,拓展风电叶片领域应用,助力全球最长陆风131m风电叶片下线。拓宽市场寻求增量。研发攻关低克重预浸料、系统完成适合热塑性树脂体系的上浆剂开发,推进电子3C、汽车、无人机等新兴领域应用可行性,拓展产品未来的应用潜能。加速布局高端市场,研发T800级碳纤维预浸料,进一步深耕航空航天领域并逐步辐射船舶等领域。大力开拓“出海新渠道”,以“海外仓”为抓手,建立欧洲仓储中心,加速海外市场开发。

  公司格外的重视科学技术创新工作,从创新体制、科研制度、人才队伍等多方面逐渐完备科技创新顶层设计。搭建研发平台。持续做好科技研发保障,加快布局研发平台搭建,初步建成了从“碳纤维基础研发-中试试验-产业化验证-航空航天应用研究”的全流程研发平台,获批科技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分中心。凝练研发成果。以“高性能碳纤维研制及其应用任务团队”为基石,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引进和培育,打造企业高质发展的“智力引擎”。以年度研发目标为导向形成科技攻关任务单,积极推动以专利为核心的创新成果转化,打造“碳纤维知识库”。2023年研发人员数量同比提高20.37%,全年研发投入2.18亿元,同比增长41.16%。全年授权专利95件,同比增加86.27%,累计取得授权专利212件。

  加强管理体系建设。公司全面深化改革,优化组织架构,通过职能整合实现生产高度集中管理,保障公司多元化的业务独立和清晰发展。提升安全环保水平。夯实安全环保基础坚守安全生产红线思维,制定各级企业安全生产议事机制,动态管控安全风险,保障安全生产投入,通过智能化、信息化不断提升设备本质安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从源头减排、循环利用、末端治理三大模块持续打造企业绿色生态发展力。公司先后入选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国企改革“双百行动”企业,获“全国绿色工厂”及连云港市首批“企业环境保护质量奖”。

  深入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扎实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和学习活动。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廉洁体系,强化业务监督,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开展监督检查。不断优化升级“五色神鹰”党建工作品牌,获“全国企业党建优秀品牌”。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广泛开展职工专题活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中复神鹰作为专业从事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推动国内碳纤维的产业化发展,长期专注于高性能碳纤维创新研究,实现了高性能干喷湿纺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突破,形成了覆盖高强标模型、高强中模型、高强高模型系列的碳纤维品种,主要产品型号包括SYT45、SYT49S、SYT55S、SYT65、SYT70、SYM40、SYM46J、SYM50J等,产品规格覆盖1-48K,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压力容器、碳/碳复材、交通运输、体育休闲、风电叶片、建筑加固等领域,并积极开发产品在电子3C、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领域的拓展应用,极大满足了国内各碳纤维应用领域的使用需求。

  公司科学技术创新活动以研发项目为载体,坚持自主创新,以政府项目为引导,公司项目为核心,进行全过程科学的设计开发和实施管理。在项目立项时,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面向市场需求、面向企业发展战略,明确研发目标,找准攻关方向;在过程实施时,参照设计开发控制程序,严格把关方案设计、工程研制、设计定型等关键环节,强化督导,推动工作落实;在成果评价时,建立以正向激励为核心的绩效评价、科技奖励制度,坚持成果导向,给予优秀研发人员绩效奖励,树立榜样,激发团队潜能。通过构建科学高效的研发管理体系,助力进一步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公司已建立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主要采用集中采购管理模式。公司统筹各分子公司年度采购计划,通过集中采购模式充分发挥了规模优势,进一步整合了采购资源,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同时,公司持续优化供应链管理体系,设立供应链管理中心,加强对各分子公司的垂直管理、集采管理,不断完善数字化采购平台,加强供应商管理,实施分类动态供应商评价机制,推动公司与优秀供应商形成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助推公司供应链价值最大化。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根据年度经营目标,制定全年生产计划、质量及成本目标,并结合市场实际需求分解至月度。各分子公司严格按照生产计划及产品工艺路线开展生产活动,统筹安排生产线及公辅系统开停车、设备检修计划。细化各生产线的产品生产计划,保质保量完成产品订单。通过生产调度管理结合ERP系统及能源在建监测系统,以24小时为周期监督核实各生产线产质量完成情况和订单备货情况,实现从计划到实施的闭环控制,生产过程严格执行工艺规范,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监控。

  公司目前采用直销为主、代销为辅的销售模式,并实现“制造-流转-下游客户-售后跟进”流程的完整销售闭环。直销模式中,通过与核心客户签订年度战略合作协议等方式,高效达成产品销售,并根据客户工艺需求进行产品应用综合服务,确保产品市场力。代销模式中,积极应对新形势下的市场需求,通过开拓广东地区经销商销售模式、国外海外仓与代理协同模式,国内外同步发力,增加广东市场客户辐射范围和海外市场拓展力度,多措并举稳固和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地位。

  此外,为促进销售工作良性开展,建立了严格的客户信用管理制度和应收账款管理办法,及时进行财务风险控制,为销售战略执行提供有力保障。

  碳纤维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整个生产流程包括100多个工序,涉及300多项关键技术、3000多个工艺参数,每个参数变化都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影响产品性能。其拥有碳纤维具有低密度、耐腐蚀、耐高温、耐摩擦、抗疲劳、电及热导性高、热及湿膨胀系数低等特点,是发展国防军工与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物资,更是凭借其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被称为“新材料之王”。从全球碳纤维的应用端来看,作为目前实现大批量生产的高性能纤维中具有最高比强度和最高比刚度的纤维,碳纤维是航空航天、风电叶片、新能源汽车、交通运输、体育休闲等具有轻量化需求领域的理想材料。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3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增风电并网装机75.9GW,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02%,风电叶片大型化、轻量化发展趋势,推动碳纤维市场发展;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202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216.88GW,同比增长148.12%,碳/碳复材作为光伏领域热场耗材,碳纤维需求保持高增长态势;根据势银(TrendBank)统计数据,2023年燃料电池汽车上牌销量7653辆,同比增长52.8%,装机量737.2MW,同比增长49.8%,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也在加快;2024年,预计在风、光、氢大基地项目持续发力下,风电、光伏、氢能领域产业链对碳纤维的需求有望迎来持续高增长。

  中复神鹰继续保持国内碳纤维行业龙头地位,在技术、产能、产品及市场应用方面具有以下优势: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总产能已达到2.85万吨,产能规模跃居世界前三;根据中国化纤协会《中化协函{2024}28号》文件,公司碳纤维产量位居全国第一。相较上年期末的1.45万吨产能,2023年5月神鹰西宁二期1.4万吨项目的投产推动了公司产能规模的再提升,为碳纤维国产化替代进程的加快持续助力。

  随着神鹰西宁2.5万吨碳纤维项目的全面投产,在连续两期工程的技术锤炼和制造经验加持下,目前已经具备成熟掌握万吨碳纤维制造技术能力。

  成功开发了T1100、M40X、M50J等高性能碳纤维产品,目前公司产品涵盖了高强标模、高强中模、高强高模等系列,创新性开发了全球首款干喷湿纺48K大丝束碳纤维并成功应用于碳纤维拉杆领域及百米级以上风电叶片领域,产品规格覆盖1K-48K各种型号。

  为满足下游应用需求,在压力容器、光伏热场、风电叶片领域定制化的开发了适用于各个领域的碳纤维产品,其中压力容器、碳/碳热场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全球市场占有率超15%。

  未来随着公司规模化优势的进一步凸显,将有效满足下游传统领域及新兴领域对高性能碳纤维的需求,同时神鹰上海碳纤维航空预浸料项目的后续投产,将进一步保障国内碳纤维行业的产业链协同与供应链安全,并将加速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公司通过多年技术研发攻关,核心技术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公司在不断突破碳纤维技术瓶颈、提升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的同时,实现了核心技术工艺的迭代及生产装备的不断升级。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完成了以下突破: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共拥有专利212项,其中发明专利47项,实用新型164项,外观设计1项。

  主要工艺技术方面:研究开发了碳纤维微观缺陷控制技术,实现T1100级碳纤维的成功制备。研究摸索出拉伸强度与拉伸模量性能同步提升方法,实现了高强高模(M35X、M40X)制备技术的开发。研发了干喷湿纺大丝束原丝制备技术及其大容量高效氧碳化技术,成功制备出干喷湿纺T700级48K大丝束碳纤维,产品性能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产品兼顾了小丝束的工艺性能和大丝束的低成本优势。针对碳纤维下游应用方面,公司已完全掌握增韧树脂和T800级航空预浸料生产技术,建成T800级碳纤维航空级预浸料生产线,实现该领域应用技术突破。

  产业化技术方面:在2.5万吨干喷湿纺碳纤维产业化规模技术基础上,重点开展聚合APC控制系统优化、蒸汽节能系统、中水回用、DMSO溶剂单耗“追本溯源”等一系列降本增效技术攻关,通过产能规模优势和节能降耗措施的双重加持,单吨碳纤维制备成本实现历史最低,大大提高了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围绕碳纤维性能再提升、产业化优势更凸显、航空级高端应用等技术领域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时,持续深入开展知识产权布局,公司及子公司新增申请专利230件,其中发明专利123件,实用新型专利107件。

  主要系本期加大T800级碳纤维规模化稳定性研究、低成本技术、航空级碳纤维及预浸料等研发支出。

  中复神鹰在产业化技术上不断突破和自主创新,完成了超大容量聚合、高速干喷湿纺纺丝、快速均质预氧化碳化、纤维表面处理和过程精细化控制等核心技术和装备的革新;并系统性开发了万吨规模下全套装备智能管理系统、能源监控和管理系统、碳纤维智能仓储系统等产业化技术,归纳总结出一系列技术成果和产业化经验,成熟掌握了万吨碳纤维制备的核心产业化技术。在稳定的技术和万吨规模的双轮驱动效应下,单位万吨碳纤维成本实现了历史最低。截至2023年末,公司累计已取得47项发明专利、164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设计专利。

  公司一直以“勇于承担国家责任”“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培养人才,不断进行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通过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扩大市场化选聘,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完善科研项目结果导向机制,强化人才激励与兑现,健全后备人才选拔等机制,形成了以聚合、纺丝、碳化、检测、应用等为核心的碳纤维本体研究队伍、以树脂和预浸料开发为核心的上海航空应用研究队伍、以规模化生产为核心的西宁产业化研究队伍。技术研发人才规模与2022年同比增长超过20%,人才赋能企业发展的效果更加彰显。

  公司现有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团队1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团队多位核心成员先后入选国家重点人才计划、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以及江苏省“333工程”、青海省“昆仑计划”等省部级人才培养计划。

  目前涵盖了高强标模型、高强中模型、高强高模型等16个产品系列,40余种产品规格,产品规格覆盖1K-48K各种型号。报告期内,公司为压力容器领域定制化开发了多款高强中模型碳纤维,并通过四型瓶生产资质认证及型式认证;打破碳/碳领域传统解决方案,创新性推出高延伸率兼具低成本的差异化产品,构筑产品竞争壁垒;创新开发48K大丝束碳纤维,具备小丝束工艺性能和大丝束的成本性能,成功应用于131m风电叶片等领域。通过定制化和差异化的产品结构,公司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

  公司以入选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双百行动”企业为契机,对标世界一流,全方位、系统性提升公司运营效率。顶格部署,完成总部管控型企业转型,明确总部战略、市场、技术等职能,与各子公司协调联动,布局产业规划;优化基础管理体制,围绕战略管理、组织架构、风险管控、内部流程优化,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运行管理效能明显提升;以标准化工作为抓手、以“零缺陷”交付为标志,打通全链条全路径,形成“一‘碳’天下、以质筑本”的全生命周期智能质量管理模式。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公司统筹谋划绿色发展,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从源头减排、生产高效、末端治理三大模块持续打造企业生态,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理解并坚决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构建资源高效利用、碳排精准追踪、污染实时监控的生产运营体系,明确“双碳”行动方案以及减排路径,制定清晰节能减排目标,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生产;通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绩效考核制度、成立节能专项小组等一系列举措,有力有序推进节能降碳工作落地落深。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碳纤维产业具有显著的技术密集型特征,国内碳纤维技术升级主要集中在更高强度(如T1100级别)和更高模量(如M55级别)碳纤维制备工艺的研发和工程化应用,以及更高制备效率(如高速纺丝和大丝束)。公司主营业务的发展和竞争优势的保持均依赖于公司高性能碳纤维的工艺技术和产业化应用。目前主要技术升级风险在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企业研发基础相对雄厚,其研发投入程度、新产品孵化速度、产品性能和质量提升速度都具有一定优势,同时公司技术研发具有不确定性,可能延缓公司部分产品实现国产替代的目标进程。

  公司所处碳纤维制造行业属于新材料领域,对国家相关战略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产业政策、技术扶持政策,对该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对企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如果未来国家产业政策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则公司的市场空间及发展前景将可能受到影响,可能给公司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带来风险。

  公司碳纤维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和能源包括丙烯腈、天然气、电力、蒸汽等。丙烯腈为石油化工产品,市场价格受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天然气、电力、蒸汽等价格由政府统一调控,价格相对稳定。如果未来公司主要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大幅上升,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碳纤维生产技术及生产工艺极为复杂,生产控制精度要求高,只有具备生产线长周期连续稳定运行的技术水平及管理能力,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公司已掌握碳纤维连续稳定运行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但存在因生产环境变化、产能扩张、技术改造、技术更新等原因导致产品质量波动的风险。

  公司盈利实现受宏观经济、市场环境、产业政策、行业竞争情况、公司经营管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未来上述因素发生重大变化,可能导致公司的产品需求受到不利影响,进而使公司的营业收入、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等经营业绩面临下滑的风险。

  公司享受的所得税优惠政策以及政府补助提升了公司经营业绩,若未来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使得公司未再次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或无法取得新的政府补助,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碳纤维产能的释放,碳纤维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将影响公司议价能力,同时随着市场供求状况、行业竞争情况、国际形势等因素的变化,公司存在毛利率波动的风险。

  随着国内碳纤维产能的逐步释放,国内新增产能供给与市场新增需求量不平衡,以及低端产品同质化现象,可能带来国内碳纤维市场持续竞争的状态,导致市场碳纤维价格长时间维持在低位水平。在下游市场发展需求未达预期的情况下,可能会对公司的盈利状况造成不利影响。为了避免产品同质化带来的价格战,保持自身竞争优势,公司将持续进行研发投入,以满足新产品新应用的开发以及产品型号的自我迭代升级等市场需求。

  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以及产业政策具有较高的关联性,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或产业政策导向的调整,将可能导致下游市场产生波动性,从而对公司未来经营产生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5,913.03万元,同比增长13.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798.13万元,同比下降47.45%。

  碳纤维行业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轻量化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国防安全、航空航天等板块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根据广州赛奥《2023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2023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为11.5万吨,同比下降14.8%;中国碳纤维总需求量为6.9万吨,同比降低7.2%。2023年中国运行产能在全球的占比为47.7%,位列全球第一。同时,2023年国产碳纤维供应量持续增加,同比增长达17.8%,进口碳纤维比例大幅下降。2023年进口碳纤维呈现断崖式下降,主要原因是国产碳纤维的进口替代的增强,次要原因是中国市场的发展不及预期。

  2023年全球碳纤维行业竞争格局因内外部环境影响发生变化,行业内新增产能的消化过程虽然带动了碳纤维行业的产品阶段性价格回落,而碳纤维作为众多领域的重要原材料,成本的下降进一步推动了碳纤维下游应用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碳纤维产品应用到更多的下游领域中,整体的市场需求依然在稳步增长。从国内市场来看,国产碳纤维产能大幅扩张,行业利用率快速提升,企业加快供给,增速大幅提升,国内中低端碳纤维供应由紧缺到逐步满足需求,未来降本增效将是企业发展主旋律。从行业技术来看,国内碳纤维产品强度、模量等性能逐渐向日本东丽等国际巨头靠拢,已初步实现对领先企业的追赶和对标。但国内小丝束碳纤维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比如在高端产品方面,技术突破仍是关键。

  “十四五”期间,公司将持续坚持“高端化、规模化、绿色化”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产业链龙头作用,推动公司乃至碳纤维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公司致力于技术创新,专注于研发新一代的高强度、高模量碳纤维,强化核心技术的突破与工艺改进;同时将在生产设备的先进性、自动化和智能化上加大投资,以提升生产效率和扩大生产规模,实现成本降低和质量提升,有效利用规模经济优势,引导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生产方式的优化,实现节能减排,助力企业的持续转型升级,打造绿色工厂;将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开发新的产品,积极扩大碳纤维在国内外市场的应用范围和份额,不断的提高公司产品在新能源和航空航天等高端应用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持续完善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的策略,推进公司管理体系的深度构建和管理能力的不断的提高,持续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碳纤维企业。

  202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公司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深化之年。公司将继续深化落实“十四五”战略规划,在变局中育新局、在新局中开好局,全力推进公司经营业绩迈向新台阶。2024年经营计划如下:

  1、以科学技术创新、人才驱动、研发机制协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强碳纤维基础理论研究,实现技术和产品的提质升级;

  2、全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公司将加快布局国际市场的开拓步伐,构建内外市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逐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

  3、全面加快数字化转型,以终端数字技术动态把控公司生产经营;推动绿色化建设,系统化管理产品全流程碳排放;

  4、全面统筹供应链安全,明确上游重要原材料的平稳供应;严控生产安全,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强化风险管控,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全面落实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定位,加强完善监督制度体系,持续推进党建经营深度融合。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连云港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优秀。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产业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 上一篇: 【48812】人脸辨认锁十大名牌排行榜(人脸辨认厂家排名)
  • 下一篇: 【行业前瞻】2023-2028年中国能承受压力的容器行业发展分析